智能眼镜正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,开启了交互的全新维度。但这种“第一人称视角”的连接性,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私和安全挑战——它所看到、听到和感知的一切,都直接关系到用户及其所处环境的绝对隐私。
因此,在欧盟即将于 2025年8月1日 全面强制实施的网络安全新规中,智能眼镜被视为最高风险的审查对象,必须通过 EN 18031 的严格认证。
一、标准概述
对于作为用户“感官延伸”的智能眼镜,EN 18031的审查逻辑深入到了其每一个核心功能。
- EN 18031-1 (网络保护): 这是基础。设备连接到Wi-Fi或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时,不能成为网络攻击的跳板。
- EN 18031-2 (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): 这是智能眼镜认证的绝对核心和最大难点。 它持续采集的数据——用户看到的画面、听到的声音、GPS位置、眼球活动轨迹——都是最敏感的个人生物信息和行为数据。
- EN 18031-3 (支付安全): 如果支持通过手势或语音进行支付确认,则必须具备可靠的防欺诈能力。
二、认证技术要点
要使智能眼镜产品通过认证,必须在以下关键领域证明其设计具备最高级别的安全性:
1. 摄像头与麦克风安全
- 明确的物理状态指示: 这是强制性要求。必须有一个清晰、明确且无法被任何软件手段禁用的物理LED指示灯,来向用户和周围的人表明摄像头或麦克风正在工作。任何形式的“秘密录制”都是不被允许的。
- 数据采集透明度: 必须在用户首次使用时明确告知,设备会在何种情况下采集音视频数据,并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。
2. 数据与隐私保护
- 端到端加密: 所有采集的数据,从眼镜端到手机APP或云端的整个传输链路,都必须经过强加密。
- 安全存储: 敏感数据在本地或云端存储时必须加密。
- 数据最小化原则: 设备只能收集为其核心功能所必需的数据。
- 用户控制权: 用户必须能方便地查看、管理和一键清除自己的所有个人数据。
3. 安全的连接与通信
- 安全的蓝牙配对: 与手机的配对过程必须是安全的,能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嗅探。
- Wi-Fi安全: 连接到Wi-Fi网络时,必须支持WPA3等最新的安全协议。
4. 固件完整性与安全更新
- 安全启动 (Secure Boot): 设备启动时必须验证固件的数字签名,确保运行在官方、可信的软件环境中。
- 可靠的OTA更新: 必须具备安全、可靠的固件更新机制,以修复未来可能发现的安全漏洞。
5. 应用生态与沙盒机制(如适用)
- 应用隔离: 如果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,每个应用都必须运行在独立的沙盒中,严格限制其对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数据的访问权限。
- 严格的权限管理: 必须有清晰、细粒度的权限模型,让用户可以明确地授权或拒绝App的权限请求。
三、认证流程
EN 18031认证是一个严谨的、多阶段的工程项目。一个规划良好的流程是成功的关键。
第一步:项目启动与差距分析
第二步:整改方案设计与实施
第三步:预测试与渗透测试
第四步:技术文档编制
第五步:正式送检与机构沟通
第六步:获取证书与上市监督
结论
对于智能眼镜制造商而言,通过EN 18031认证,是向全世界宣告其产品不仅技术领先,更对用户隐私抱有最高敬畏的宣言。它不再仅仅是一张市场准入的“通行证”,而是构建用户信任、赢得未来AR/VR市场的基石。
EN 18031的认证流程环环相扣,专业且复杂,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时间和成本的巨大损失。海沣检测作为您身边的认证专家,提供从差距分析、技术整改、精准预测试到一站式认证代办的全流程服务,旨在成为您最可靠的技术伙伴,确保您的产品高效、经济地一次性通过认证。
想知道您的智能眼镜产品距离EN 18031合规还有多远?立即联系我们,获取一次免费的专家初步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