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ATM和自助设备是金融服务的无人化前哨,是实体货币与数字货币的交换枢纽。它们不仅处理着巨额的现金,更保管着海量的用户银行卡数据,是线下金融攻击的重点目标。
因此,在欧盟将于 2025年8月1日 全面强制实施的网络安全新规中,包含无线通信模块(如用于维护或监控)的ATM和自助设备,必须通过 EN 18031 的严格认证。
一、标准概述
对于ATM这类高价值目标,EN 18031的审查逻辑强调其“堡垒式”的纵深防御能力。
EN 18031-1 (网络保护): 这是生命线。ATM与银行后台的通信链路必须是绝对安全的。同时,设备自身的操作系统必须经过加固,能抵御网络攻击。
EN 18031-2 (个人数据与隐私保护): 保护用户的卡号、密码(PIN)、交易记录等隐私信息不被泄露。
EN 18031-3 (支付安全): 这是ATM认证的核心。 整个软硬件设计都必须围绕一个目标:防止任何形式的物理或逻辑攻击,以窃取资金或用户数据。
二、认证技术要点
1. 极致的物理与逻辑防篡改
加密密码键盘(EPP): 用于输入密码的键盘必须是经过认证的、防篡改的独立模块。
读卡器安全: 必须具备防止安装侧录设备(Skimmer)的设计。
整机防篡改: 设备必须具备多个传感器,一旦检测到非法的开箱、钻孔、撞击等行为,应能立即报警并销毁关键数据。
2. 端到端的通信安全
加密通信: 与银行后台的所有通信都必须经过端到端强加密。
白名单机制: 设备操作系统应锁定,只允许运行经过授权的白名单软件。
3. 软件完整性与安全
安全启动: 设备启动时必须验证所有软件组件的数字签名。
访问控制: 对设备的维护和加钞等操作,必须有严格的多人、多因素认证机制。
4. 摄像头与隐私
监控范围: 用于监控交易环境的摄像头,其拍摄范围必须严格限定,不能侵犯到用户输入密码等隐私操作。
三、认证流程
EN 18031认证是一个严谨的、多阶段的工程项目。一个规划良好的流程是成功的关键。
第一步:项目启动与差距分析
第二步:整改方案设计与实施
第三步:预测试与渗透测试
第四步:技术文档编制
第五步:正式送检与机构沟通
第六步:获取证书与上市监督
结论
对于ATM和自助设备制造商而言,EN 18031认证是其产品安全性的基础性法规要求,是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采购名单的必要条件。它从欧盟法律层面,为设备抵御现代网络和物理攻击的能力提供了权威证明。
想知道您的ATM设备距离EN 18031合规还有多远?立即联系我们,获取一次免费的专家初步评估。